二、玉化:先问包浆,再谈透润
“玉化”一词近年在坊间被高度神化,仿佛一对核桃到手便指日可待。实则“玉化”只是包浆极致阶段的视觉呈现:木质表层原有孔隙被脂肪酸、蜡质逐步填充,纤维素分子经氧化交联,形成致密而透明的凝胶状薄膜。光线穿透后被均匀折射,遂有“琉璃光”与“凝脂感”。若薄膜松散、杂质过多,则呈黯哑黏滞;若薄膜纯净、排列有序,则呈莹润通透。因此,“玉化”并非独立发生,而是“浑厚包浆”之上的锦上添花。欲得包浆,首重“净”“养”“刷”三事:
1. 净——上手前以纳米硬刷干刷七日,去白霜、去浮灰,使木质毛孔尽开;
2. 养——每日净手盘玩,以掌温激活皮脂,均匀涂布,切忌大油大汗;
3. 刷——鬃刷、塑料硬刷轮番上阵,先顺纹、后逆纹,令油分渗入深处而不留滞表层。
惟有三者循环往复,方能累积足够厚度且纯净的包浆。若跳过此阶段,妄想以高速抛光、上蜡、油泡求速成,则木质内部尚未稳定,表层已封闭,日久必发乌发黏,与“玉化”南辕北辙。
三、二十年,足够玉化么?
理论上,文玩核桃由“生木”至“熟化”需经历三个周期:0—3年:表层脱脂、初步包浆;3—8年:包浆增厚、色泽转红;8年以上:包浆凝胶化,向“半透明”过渡。若每日盘刷时间保持在2—3小时,且环境温湿度稳定(温度18—25℃,相对湿度45%—55%),则第12—15年即可出现局部透光;至第18—20年,整器可呈现“灯打透影”的玉化效果。
关键在“强度”与“一致性”。强度并非暴力猛盘,而是“单位时间内有效接触次数”。建议以“4321”节奏:每日4次上手、每次30分钟,2次硬刷、每次20分钟,睡前1次棉布收光。如此持之以恒,木质纤维与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、角鲨烯、蜡酯反复嵌合,最终形成类琥珀结构,光线可在其中无散射穿透,即为玉化。反之,若盘一天歇三天,或夏季大汗、冬季干置,则木质层应力反复,包浆易开裂、起花,二十年亦难成正果。
结语
文玩核桃之可贵,正在“以人养核、以核炼性”。二十年并非遥不可及,却也不容侥幸。先筑浑厚包浆,再期玲珑玉化;先求方法不苟,再言岁月有功。若肯以科学之心、敬物之情,日复一日行“净、养、刷”三字,则二十年后掌中这对小小核桃,未必不能与古玉同辉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